当前位置: 首页>>实验室概况>>组织结构
吉林省水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工程实验室

一、概况

平台主要针对寒区水工结构、农业节水、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中所面临的科学问题和生产实际问题,形成了3技术方向

(1)寒区水工程病险诊断、安全评价与加固工程化技术

(2)寒区水工新材料及水工结构耐久性研究工程化技术

(3)寒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水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化技术。

实行依托长春工程学院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现有主任1名、副主任1名,固定研究人员20组建平台学术委员会,与省内水利行业相关单位合作建设实验室。

平台的主管职能部门为科研管理部门。平台依据《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和《长春工程学院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确定研究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内部管理制度进行运行管理。严格按照有关重点实验室管理的规定,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

平台成立以来,一直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平台实行扁平化的科研组织方式,各学术方向相互独立又彼此合作,充分发挥所有科研人员的创造力。承担各类各级项目,推进成果转化,开展社会服务,扩大学术交流。撰写年度报告、检查评估报告,统计上报各类人财物及成果数据资料。

二、研究团队

团队带头人高金花教授 ,长春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水工结构教学及相关研究工作,承担省部级项目20多项,发表论文30多篇,获得省部级教科研奖励8项,在寒区水工新材料及水工结构耐久性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已指导硕士毕业生9人,在读硕士生8人,博士生1人(与大连理工大学周晶教授共同指导)。

本团队长期致力于水利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有水工结构建造新技术及新材料,寒区水工程病险诊断、安全评价与加固工程化技术,寒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化技术等三个研究方向,在寒区水工新材料及水工结构耐久性研究领域具有优势和特色,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本团队现有核心人员6人,均为校内人员,本团队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占总人数的66.7%),具有硕士学位的2人(占总人数的33.3%);教授1人(占总人数的16.7%),副教授5人(占总人数的83.3%)。

1、 寒区水工结构建造新技术及新材料

方向负责人:尹志刚教授;核心人员包括尹志刚、丛培江;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工程实际出发,着重开展寒区水工结构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老旧水工结构拆除技术、再生水工结构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及制备技术、装配式水工结构材料及建造技术、基于3D打印水工结构材料及建造技术。开发新型的止水、表面防护材料;推广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水工用生态型材料开发及推广。

1)研究基础与积累

在理论研究方面,寒区村镇住宅洪灾关键技术成果在村镇住宅抗洪能力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方面具有特色,在学术上丰富了村镇住宅抗洪分析试验和理论体系。

在经济效益方面,中小水利工程拱网消能工成果具有创新性,降低中小水利工程消能构筑物的建设成本,消能效率可提升10%以上,同类比较,降低建设成本20%以上。

2)主攻方向与预期目标

目前正在研究的内容和选题有再生透水混凝土抗冻耐久性、复杂条件下老旧混凝土坝服役后期材料损伤机理、河道采砂影响及修复技术、寒区河道清淤施工及淤泥处理关键技术等,预期完成高抗冻性再生透水混凝土制备技术、河道可采砂计算与评估等成果,将对寒区城市建设和河长制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2、寒区水工程病险诊断、安全评价与加固

方向负责人:刘江川副教授;核心人员包括刘江川、李宗伟;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工程实际出发,利用人工智能理论、系统科学理论、计算机技术和传统的坝工分析、检测技术,针对吉林省(寒区)水工程(水电站、水库、引水工程等)安全问题,研究水工程病险诊断技术,病险评估方法与标准,病险工程加固技术;非常条件下保坝安全抢护技术研究,有效保证水库大坝安全或延缓事故发展、减轻灾害损失的工程措施;水工建筑物长期服役安全评价方法及安全管理系统开发。

1)研究基础与积累

在理论研究方面,针对寒区大坝建立了病险诊断技术,病险评估方法,并拥有相关专利及预警软件。对防治尾矿的危害及其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其中渗流模拟有创新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经济效益方面,实现了部分成果转化,尾矿的防治技术得到应用对防治危害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2)主攻方向与预期目标

目前正在研究的内容和选题有大坝安全数值模拟系统研究、流域水资源预警机制研究以及水工模型试验的采集系统优化等方面,将对寒区水工程安全运行及其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3、寒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河湖生态修复

方向负责人:高金花副教授;核心人员包括高金花、刘洪涛;

结合寒区特点,对寒区的农业节水技术及其应用展开研究。利用数值模拟和数值优化技术,针对吉林省水资源缺乏且分布不均的特点,系统分析水资源状态,研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地下水资源系统数值模拟与多目标管理模型技术;河流综合治理与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应用。

1)研究基础与积累

在理论研究方面,在玉米高光效膜下滴灌灌溉制度、膜下滴灌水肥一体技术、膜下滴灌暗管排盐以及渠道量水等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经济效益方面,膜下滴灌暗管排盐以及渠道量水技术具有创新性,其中,膜下滴灌暗管排盐技术减盐30%左右,节水40左右,粮食增产20%以上,渠道量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30%以上。

2)主攻方向与预期目标

目前正在研究的内容和选题有灌排一体的农业节水技术,渠道生态防渗技术及、渠道量水系统自动化技术以及河湖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等。预期完成地下灌排系统技术、新型生态防渗渠道材料及施工技术等成果,将对寒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实验室简介 
 学术委员会 
 组织结构 
 仪器设备 
 规章制度